2025年8月31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举办“高原脊柱微创技术培训班(第一期)”。本次培训由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时任附属医院院长张良明教授牵头,依托医院“高原微创脊柱外科临床研究中心”及先进的模拟仿真教学平台,采用“理论示教+实操训练”相结合模式,旨在提升骨科医护团队脊柱微创诊疗能力。
精准定位需求,搭建专业培训平台
高原地区脊柱疾病发病率较高,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势,日益成为临床发展方向。为破解技术推广中的实操瓶颈,附属医院充分发挥研究中心与模拟教学设备优势,构建高度仿真的临床训练环境,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培训筹备阶段,附属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从场地协调、设备调试到流程规划全程给予指导,确保培训环节无缝衔接。开班仪式上,张良明教授表示,高原医疗服务必须依靠扎实的技术支撑。掌握脊柱微创技术,不仅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周期,更是提升附属医院核心竞争力、助力三甲创建的关键一步。要把先进技术“种”在高原,切实提升群众就医的可及性与获得感。
“示教+实操”双轨教学,夯实技术基础
本次培训打破传统单向授课模式,突出“以练促学”,建立“专家示范—全员轮训—即时反馈”的闭环教学体系。张良明教授率先在模拟系统上进行操作演示,结合高原常见病例,系统讲解技术要点、器械使用规范及风险防控策略,通过“边做边讲、边问边答”的方式,将复杂技术直观化、具象化。
示教结束后,骨科全体医生及在读专硕研究生分组轮转,在模拟器上开展沉浸式实操训练。张良明教授与科室骨干全程指导,针对每位医生操作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即时纠正,如 “穿刺深度控制”、“视野精准定位” 等,确保大家在反复练习中吃透技术难点。“以往在临床中遇到的操作困惑,通过模拟训练器的实操和张教授的针对性指导,一下子就打通了‘堵点’,这种沉浸式培训比单纯听理论课管用多了!” 参与培训的骨科青年医生齐佳坤说。
培训成效显著,为高原骨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天,在张良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一边不断纠正操作手法,一边在实践中摸索精髓。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提问,张教授耐心解答,整个过程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经过一天的紧张培训,所有参与医生均完成了模拟仿真实操训练,掌握了脊柱微创技术的基础操作流程与核心技巧,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参训人员纷纷表示,这样扎根临床需求、聚焦实操能力的培训,跳出了 “纸上谈兵” 的局限,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快速吃透技术要点,学习成效有了质的飞跃。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骨科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更搭建了 “技术交流、经验共享” 的内部学习平台。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医生对脊柱微创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一步,附属医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依托高原微创脊柱外科临床研究中心,定期开展规范化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不断引进先进理念与技术,努力打造区域骨科诊疗新高地,为高原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文图:赵昕|审核: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