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3755456 救护车24小时免费接市内住院病人
医院首页

西藏民大附院首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让患者重获“心”安!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次数:0

近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攻克技术难关,顺利完成一例高难度 “左心耳起源房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该手术借助国际先进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实现了对复杂心律失常的精准“导航”与“靶向治疗”,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标志着附属医院在复杂心律失常的精准介入治疗领域实现了重要跨越,也为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具前景的根治手段。

51岁的张女士(化名)近一年来被心悸症状严重困扰,发作频率极高,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为此,张女士前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经过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显示其心脏存在频发房性早搏(每天达数万个)和房性心动过速(每天达9000多阵)等心律失常问题。

(术前频繁发作房早、房速)

针对张女士的病情,心内科专家王崇恒主任与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援藏干部、心律失常专家李苏华主任进行了联合查房,并对病情展开仔细研讨。李苏华主任作为广东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深耕心内科领域多年,对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脂等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在复杂心律失常的微创治疗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经过讨论认定,张女士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繁,症状显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且既往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通过微创射频消融术进行根治是当前最佳的治疗选择。

手术由李苏华主任主刀,李政华主治医师等心内科团队成员全力协助。术中,团队借助新一代CARTO 3 V8三维标测系统,快速、精准地锁定了导致张女士心悸的 “元凶”“左心耳起源房早/房速”。由于左心耳壁薄如纸,解剖结构复杂,且毗邻冠状动脉回旋支、膈神经等重要结构,在进行消融治疗时,极易引发心脏穿孔、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因此,相关诊疗指南将其列为复杂心律失常和高难度消融类型。

为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过程中手术团队凝神聚力、细心操作,凭借先进的高密度标测技术、熟练的导管操作技巧和严格的安全意识,成功规避了风险,顺利完成消融手术。术后经反复电生理诱导验证,确认病灶已被彻底消除。目前,张女士术后心悸症状完全缓解,已康复出院,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术中标测为左心房起源房早/房速,消融后心律恢复正常)

(术后心电图)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我院微创介入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我院处理复杂心律失常的技术实力。”李苏华主任表示,心内科团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心律失常领域的学科建设,积极加强与国内顶尖电生理中心的交流协作,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优化诊疗流程,推动心血管疾病诊疗向精准化、微创化、规范化迈进,进一步推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强与国内顶尖电生理中心的交流合作,不断精进技术、优化流程,为医院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注入强劲动力,持续助力三甲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更多心律失常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助力他们重获“心安”生活。

【科普小课堂】

Q1:什么是心律失常?

A1: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或传导顺序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如心动过速)、过慢(如心动过缓)或不规则(如早搏、房颤)。常见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猝死。

Q2:何为心脏射频消融术?

A2:心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是一种利用微创导管技术,通过释放射频能量,精准定位、消除心脏内导致心律失常的“故障点”(异常电信号起源点或短路环路)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势。它的目标不是暂时控制症状,而是力求根治心律失常。除此以外,近几年还有新的消融方式出现,包括冷冻球囊消融术、脉冲消融术等,这些新技术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Q3:哪些心律失常适合射频消融术

A3: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例如:①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②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③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④血管迷走性晕厥和部分缓慢性心律失常:通过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可以减少晕厥的发作,改善心动过缓,延缓或避免永久起搏器的植入。

(文图:神经心血管内科|审核:张良明)